國產醫療器械創新之問
在1月31日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人民政協報社聯合主辦的健康智庫沙龍上,委員、專家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衛計委的相關負責人就“國產醫療器械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
我國醫療器械和藥品的銷售額比例與全球基本一致,都是1:3,但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是1:1,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仍有很大潛力。
何維:加速創新需要政策給力
2015-02-04期06版
2014年全球藥品市場1萬多億美元,醫療器械市場3610億美元;國內藥品市場1萬多億人民幣,醫療器械市場3450億。因此,我國醫療器械和藥品的銷售額比例與全球基本一致,都是1:3,但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是1:1,這折射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仍有很大潛力。
我國醫療市場(器械加上藥品)的行業發展態勢還不錯,近些年的增長速度已達兩位數,這是很可觀的,但它的實際貢獻度還不夠,在國際上還處于中等偏下水平,發展空間非常大。就醫藥器械市場而言,其發展受以下因素限制:一是受到醫保的影響與制約;二是該行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技術、高回報、長周期、多學科交叉、系統性強等特征;三是由于知識產權保護、與人體生命健康相關等因素形成了高門檻,也使其具有壟斷的產業形態。
為促進我國醫療器械制造業發展,我提五點建議:
一是制定強有力的促進國產醫療器械發展的產業政策。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尚無清晰有力的產業政策。建議國務院出臺指導意見,在戰略上將其納入高端制造業的范疇,并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國家新時期三大戰略相結合,做好生產、銷售的國內外布局與發展規劃,各有關部門在生產標準、價格、知識產權保護、財稅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支持措施,并注意醫療器械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結合發展。
二是建議國家衛生計生委研究制定國家醫療器械使用政策。對醫療器械在我國醫療機構中的資源配置、應用效益、服務價格收費等環節作出規定,并做好醫療器械使用效益評估,這一點可組織中華醫學會等行業協會進行技術評估。注意發揮醫療器械在深化醫改中的作用,財政資金應該優先購買國產自主創新醫療器械。有關服務價格收費及醫保報銷水平,衛計委可會同發改委、人社部共同商定。
之所以強調產業政策和使用政策,是因為我認為此兩項政策疊加,可上升到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層面,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區間調控中把醫藥器械作為定向調控的一個重點。倘若如此,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將迎來春天。
三是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首先要抓源頭創新,注重知識創新對醫療器械研發的支持作用。同時,關注多學科技術的整合集成,形成新一代創新產品。舉國體制要在市場競爭前的階段發揮作用,起到強化國家目標與意志、組織協調多方力量、促進技術交融、推出產品研發方向等宏觀指導與行政協調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已形成供檢驗的產品階段,應該盡量市場化,充分利用市場投融資發展。最后,對于創新者,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保護和尊重,保護他們的知識產權,不能讓創新者吃虧。
四是加強對醫療器械市場的監管。
改革目前“重入輕管”的局面,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加強對醫療設備的后期監督,加大對違規企業的處罰。
五是加強立法和執法保障。在即將出臺的《基本醫療衛生法》中,對與基本醫療服務相關的醫療器械使用要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在非基本醫療服務保障時,對于其應該發揮的作用,可以有方向性、支持性指導。
(何維,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
原創不足是最大問題,以色列經驗值得借鑒。
霍勇:醫療器械創新主要來源于醫生
2015-02-04期06版
我國整體醫療市場規模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就醫療器械而言,我國明顯滯后。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量上,更體現在質上。醫療器械產業是高技術產業,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產業之一。但是,目前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偏少,市場占有率也明顯不足,換句話說就是原創的東西比較缺乏。
以心血管領域為例,2013年我國心臟介入手術量超過45萬例,使用支架近70萬個,其中超過3/4的市場已經被國產支架占據,但很多原創性的東西并不在我們手中。
在醫療器械創新方面不得不說說以色列。這個人口不足800萬的國家居然有近800家生命科學公司,其中半數是醫療器械公司,以色列人均醫療器械專利居世界第一位。現在國際上普遍使用的球囊、支架、人工瓣膜,很多都源于以色列。他們的經驗確實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在以色列,很多新的醫療器械都來自臨床醫生的創意。其實,醫療器械創新主要來源于醫生。企業也可能有好的創意,但因為不在臨床,不可能全面細致地了解疾病診療需求,所以對器械的需求和存在的不足,不會像醫生那樣清楚。在以色列,國家從政策上鼓勵臨床醫生參與醫療器械研發,給予醫生豐厚的回報;科技成果向產品轉化的渠道暢通,科研院所和醫院都有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社會資本充分參與醫療器械研發,投融資體系比較健全,風投很愿意介入。在以色列,醫療器械從創意到產品上市就是一個接力賽,各個環節都比較順暢。
現在中國醫生每天連病人都看不完,根本沒時間搞創新,也缺少這種意識,更重要的是缺乏動力。目前江蘇省人民醫院已經進行了有益探索,他們規定:醫生的創新成果歸自己所有,所產生的效益80%都歸自己。從國家層面也應出臺政策,鼓勵臨床醫生參與醫療器械研發。
另外,創新產品一旦出來,我們如何盡快地審批讓其入市,形成生產規模,盡快走入臨床,也是一個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這兩年做了很大改進,發布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為創新醫療器械開了綠色審批通道,簡化了審批環節等等。但是還需要不斷改進,讓更多的有創新的、好的產品走向市場、走向臨床。
推動國產醫療器械創新不僅僅是一個政策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我國絕大部分醫療器械都需要進口,人家想給你就給你,不想給你就不給你。只有自給自足,才能不讓人家卡脖子。比較典型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目前我國每年新發急性心梗約70萬例,其中能夠有效救治過來的只有5%。這里有患者及時就診意識不足、急救體系不健全、醫院救治能力有限等方面的原因,也有醫療器械方面的原因。有些患者沒錢,醫保不報銷,你讓一個進口企業減免器械費用,可能性不大。如果國產醫療器械能夠保證的話,這個費用就會低不少,患者能夠承受,救治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升。
推動醫療器械創新也符合新醫改的要求。醫改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的醫療保障體系,從而緩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國產醫療器械做得好、用得上、用得好,會有更多百姓受益。
(霍勇,全國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招標定價時國產支架單價0.8萬元,進口支架1.6萬元。
董何彥:國產進口同質不同價傷自尊
2015-02-04期06版
我們企業主要是做心血管器械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我對我國醫療器械科技成果轉化的整個流程都很熟悉,對國產醫療器械創新面臨的一些困局,深有體會。
首先是政府采購招標困局。這里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國產支架和進口支架同質不同價。在招標定價時,國產支架平均單價為0.8萬元,進口支架卻為1.6萬元。2013年國產支架已占我國支架市場的78.8%,國產支架質量和國外的沒有什么差別。考慮到關稅的問題,進口支架可以在價格上略高于國產支架,但不應該高出這么多。在自己的國家遭受價格歧視,讓我感到沒有尊嚴。呼吁國產支架和進口支架同質同價,平等競爭。
另一個問題是先上市的原創產品定價低于后上市的跟進產品。支架招標總以歷史最低價為定價基準,造成后上市的產品反而能夠獲得高定價,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每次招標價格都會往下壓,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有的企業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研發出來的新產品,其價格沒幾年就被后上市的仿制產品超過了,這是在鼓勵創新嗎?建議國家出臺一個最高限價,在此價格線下給企業適當的議價權。
還有就是,國家下放招標權以后,現在支架是層層招標,導致企業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忙于各種招標,而不是去追求創新,把產品質量提高。
招標定價表面上看確實把支架的價格降下來了,可國產支架和進口支架降價幅度迥然不同。據統計,國產支架招標后價格平均下降27.3%,進口支架下降15.8%。但因為進口支架定價比國產要高得多,所以實際上進口支架的價格要明顯高過國產支架。所以建議取消進口支架的“超國民待遇”。
第二大困局是高稅收、高成本、低價格導致企業利潤不斷收窄。目前支架企業作為一般納稅人要繳納17%的增值稅和25%的所得稅。支架的原材料需要全部進口,在這一環節上要繳納增值稅和關稅,出廠環節還需繳納增值稅,由于原材料單位用量不大,增值進項稅抵扣額度很低,企業稅負過重。加上近年來人工成本、市場成本、銷售成本逐年上升,招標中輪番下降,企業發展受到制約。呼吁國家比照生物制品企業4%的稅率向國產支架企業征稅,同時優化產業鏈生態,讓創新“獲利”,使民族品牌“挺起腰桿”。
第三大困局是國產支架的醫保報銷沒有優勢。目前國產支架醫保報銷70%,進口支架報銷60%。在國產支架價格僅為進口支架的1/2時,不利于國產支架的推廣。在國產支架能夠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應適當降低進口支架的報銷比例。
在國產醫療器械領域,目前只有心臟支架實現了國產化逆轉,但政策環境還不適應這種逆轉。民族醫療企業需要有公平的市場環境。這樣,企業家才能看到希望,民族產業才能避免被外資收購。
作為民族醫療器械企業,我們非常愿意履行社會責任。比如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救治,我們愿意為困難群眾提供免費器械,計劃在未來5年拿出1個億的產品,協助醫院建立“先救治,后付費”的快速搶救通道。
(董何彥,遼寧省政協委員、遼寧生物醫學材料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總量居世界第三位,現有1.5萬多家醫療器械企業,仍以“多、小、散、低”為主。
焦紅:鼓勵創新強化風險控制
2015-02-04期06版
在整個國際醫療器械市場,美國占第一位,歐盟居第二位,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總量居世界第三位。但就國際市場而言,中國大概占11%左右,依然不足。發達國家的醫藥行業中,藥品市場和器械市場的比例是1:1,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已占藥品市場的17%。還有一個可喜的現象,中國醫藥進出口總額里,醫療器械的比重較高,占到了近38%,這證明醫療器械在我國醫藥進出口中表現得非常活躍。
我國現有1.5萬多家醫療器械企業,仍以“多、小、散、低”為主。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市場,我國中低端醫療器械都占有很大的地位,而在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國產產品的比重不高,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創新水平偏低。
嚴格評審避免政府“拍腦袋”決策
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根據國務院新的“三定”方案,對整個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經營、使用進行了全環節監督管理。尤其是整個國產醫療器械的創新,是近兩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特別關注的一個重點。
我在總局里分管醫療器械工作,所以,近幾年我更加關注醫療器械的監管政策,包括法律法規的制定。針對創新體制問題,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新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在這個條例里,一方面體現了鼓勵創新;另一方面,在醫療器械風險管理上,既強化了企業的主體責任,也強化了使用環節的管理和相關的罰則。
在此基礎上,2014年2月總局又發布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該程序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從去年3月到年底,包括國產進口醫療器械在內,正式申報的有100多家,經過專家評審,已經進入審批通道的有15家,這15家目前都是國產的。我們在創新產品審批程序里重點體現了兩個關鍵點,第一是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第二是體現國際創新。
為了把這兩個導向體現好,避免政府“拍腦袋”決策,我們與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進行了合作,由該學會專家判定哪些創新產品能夠進入評審程序,我們只做服務,不進行判定。目前這個運行機制還是比較好的。第一,政府部門與國家高端學會充分進行合作,評判比較嚴謹;第二,這個學會有包括從事醫療器械研發和臨床使用的相關專家,他們通過學會方式參與創新產品的評判,比較客觀。
因為創新產品的安全風險是不可預知的,所以產品經過創新審批通道后,企業在研發過程中要對它有更好的研究,我們監管部門也要做好兩點,一個是早期介入,加強溝通。另一個就是科學評審。單個審評員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改革了審評模式,讓審評小組對創新產品進行審評,這樣可以加強跟企業的溝通,還能提高對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把關水平,使創新產品在最短時間內走向臨床。
未來3年評審能力接近或部分達到國際水平
當然,光靠這個程序還不能真正支持國產醫療器械創新,現在我們正在著手啟動整個審評制度的改革,這項改革必然是多方面改革政策的綜合使用。我們的初步目標是想,經過3年,我們整個審評能力和水平接近或部分達到國際水平。屆時,中國醫療器械產品如果能做到國際化的創新,一定能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國內臨床應用。
坦白地講,目前我們的審批能力和國內醫療器械發展需求相比是有差距的。包括各位委員提到的要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具備法律素養的審批和監管隊伍,我們正在努力,但是這需要長期進行專業化的培訓。
企業雖然是創新主體,可只有在各種相關政策的支撐下,通過企業、政府部門、臨床專家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共同促進整個國產醫療器械的創新發展。
(焦紅,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焦雅輝:建立第三方評價機構
2015-02-04期06版
我們非常希望國產醫療器械能在我國醫療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從今年開始,我們又要進一步加大醫療控費的力度,醫療器械在整個醫療服務市場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所以加大國產醫療器械的市場供應,既符合眼前的經濟利益,也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對于國產醫療器械,我聽到的是兩種不同的聲音。在企業方面,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都說國產的質量很好,我們的質量不亞于國外產品,或者已經接近國外產品的水平。但是臨床這邊反饋的信息卻說國產產品和進口產品在質量上還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售后服務這一塊,還有很大差距。
我認為國產醫療器械發展有賴于兩方面,一方面作為企業,你的產品質量要有保障,售后服務要跟得上。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國內能夠有一個第三方評價機構,特別是上市后的評價機構。這個第三方機構要對企業上市產品做長期的跟蹤評價,用數據和事實來說話。有了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報告出來,我相信,無論是作為政府主管部門,還是醫院、醫生或者患者,肯定會選擇質優價廉的國產產品。
其實,很多三級醫院都在使用國產醫療器械。建議三級醫院不妨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國產醫療器械,做一些臨床比較和驗證工作,拿出一個科學客觀的報告來。這樣政府主管部門在做決策的時候,就有了有說服力的依據。
(焦雅輝,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處長)
韓雅玲:給創新產品找個“保姆”
2015-02-04期07版
改變招標環節亂象
招標是一個產品的出口。企業投入大量時間和經費,再加上臨床醫生配合,好不容易研發出來新產品,如果招標這一環節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創新和落地。
但目前醫療器械招標環節太多,非常牽扯企業精力。而且有些招標策略并不利于產品的創新開發。有些新產品研發的過程投入成本較高,如能以自己的特點取勝,招標時價格比同類的產品稍微高一點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招標政策一味地強調最低價,似乎不太合理。招標時以市場占有率取勝也不合理,創新的東西剛面世,怎么可能有什么市場占有率?
每年幾千家醫院購買醫療器械招標都需要專家、管理部門等多個環節評審,建議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組成專家組每年統一招一次、再補一次,或再放寬彈性政策,對西部、貧困地區等放寬一定幅度,在國家指導價基礎上,允許上下浮動,減少招標亂象。
加強對CRO的指導監管
每一個創新產品都需要一個“保姆”,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就相當于一個“保姆”,把創新產品這個“孩子”帶大,對他們加強培育、指導和監管。
過去我們不了解CRO,但現在知道CRO可以作為制藥企業可借用的外部資源,可在短時間內迅速組織起一個高度專業化和具有豐富臨床研究經驗的臨床研究隊伍,降低制藥企業的管理費用。
過去幾年CRO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是質量參差不齊。國內有些CRO公司,要不價格太貴,干的事有限,要不就是價格不太貴,干得很一般,弄到最后臨床醫生和企業都很累。我覺得應該向美國昆泰學習,他們確實非常追求質量,跟他們做臨床實驗的時候,從方案到各種各樣的服務,質量非常好,我們感覺非常正規。
CRO這個行業很重要,又是新興行業,因此加強對該行業的培育、指導和監管,應該盡快提上日程。
打造全產品線
我建議比較大的醫療器械企業,在做到一定規模后,要著力打造全產品線。小到針頭線腦的配件,大到支架這樣的產品,全都能生產。現在進口的基本是全產品線,我們也可以在不太賺錢的小配件上下點功夫。這樣做可能有些東西會賠錢,但只有這樣,國產產品才能撐得起完整的一臺手術,才能真正打破國際壟斷。所謂的產品創新,不能完全從利潤出發,還要從臨床需求出發,還要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
最后,我特別希望今后建立政府、研發人員、研發部門之間的對話平臺和溝通機制。這樣來自社會各界、各方面的訴求,就能更好地反映上來。
(韓雅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軍區總醫院副院長)
范利:研發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
2015-02-04期07版
三甲醫院的臨床醫務人員使用醫療器械的經驗豐富,這決定了他們可以作為醫療器械創新的主力人員,國產醫療器械企業的創新研發應多聽取醫務人員的意見。
我有幾條建議:一是建立臨床需求型的研發模式。不是哪個賺錢多就搞哪個,要根據國情和各級醫療機構的需求,研發生產不同層次的醫療器械,高端、復雜的進大醫院,基本、易普及的要進基層、進家庭、進社區。
二是依托三甲醫院建立國家級的醫療器械研發論證評價中心。這個中心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促進企業與醫療機構密切合作。同時對已上市的醫療器械產品進行再評價,支持好的產品注冊、使用,效果不好的要淘汰。
三是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部牽頭,成立中國的醫療器械政、產、學、醫、行業聯合工作委員會制度,共同推動國產醫療器械創新。
(范利,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原副院長)
池慧:早期介入 保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015-02-04期07版
對于國產醫療器械研發生產,我認為應該早期介入,無論是研發機構還是生產企業,要較早地對標準和監管有所認識,這樣我們的產品推進可能會更順利。
大家都看到了醫療器械發展的潛力,紛紛投向這個行業,我有點擔心大家一哄而上,這些企業能否完全有序地從事這行,還是大家只盯著將來的收益來做研發生產?手機、彩電等產品可以完全自主選擇,醫療器械不一樣,它有強制性應用的特點,將來很多產品是由政府來支付的。所以,政府在監管上,在整體導向和宏觀調控上要早期介入,保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另外,醫療器械創新研發中提出的問題來自臨床,科研成果將來也要應用到臨床,因此首先應該讓臨床人員從一開始就參與醫療器械的研發,聽聽他們的經驗和意見。最早我們評審項目的時候,感覺研發機構的比較多,特別是研究院所的比較多,他們更多基于自己的技術來做研發,然后拿到臨床去做實驗。可是很多時候,臨床醫生發現它并不適用。國家在這方面應該加大力度,推動臨床人員,特別是臨床醫生參與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發。比如在專利、股權分配等方面,給予臨床醫生一些激勵政策。
(池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長)
俞光巖:國產產品售后服務還有欠缺
2015-02-04期07版
我是口腔醫學專家,有些國內企業的口腔治療器械已經做得很好,再加上價格優勢,他們在國外已經有很大一片市場。但從整體看,國產醫療器械發展還是明顯滯后的。
比如種植牙用的種植體,基本上都是進口的,價格很貴,大概一個種植牙要1.5萬~2萬元,一個患者做十幾個種植牙就是一輛轎車。有一次,時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韓啟德跟我們商量,這個口腔種植體我們能不能研發一下,搞出自己的東西來。可到現在為止,我國的種植體仍然以進口為主,我們可以設計,可加工工藝還是差點勁。有幾個公司已經開始做這方面的工作,可市場份額仍非常小。
對此,我有幾個想法:一是轉變思想觀念。2008年,我們北大口腔醫院新的醫療大樓建成,一下買了250臺機器,全是進口的。當時認為,大樓很漂亮,設備也應是國際一流的。我們自己也有疑問:國產的是不是質量不好?我們對國產器械為什么不自信?所以說,鼓勵使用安全合格的國產醫療器械,醫院管理者首先要轉變觀念。醫生也要轉變觀念,倡導使用國產產品。再有就是患者和家屬,不要認為什么都是進口的好,有些國產產品質量不錯,價格也便宜,完全可以使用。
二是企業一定要嚴把質量關。質量是生產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只有質量過硬,才有品牌和市場。
三是做好售后服務。對用戶來說,同樣的產品,同樣的質量,同樣的價格,比較的就是售后服務,這點國產醫療器械還有欠缺。不論是衛生管理部門,還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對企業售后服務有一個更加明確的要求。
(俞光巖,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原院長)
史大卓:選取有代表性的領域力爭突破
2015-02-04期07版
作為一個心血管醫生,我特別希望國產醫療器械有更大的發展。國家應該出臺政策鼓勵國產醫療器械創新,建議國家設立醫療器械專項研發基金,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領域,進行科研攻關,力爭有所突破。
另外,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有文化自信,在對待質量穩定的國產醫療器械的態度上,我們能不能有自信?招標時進口醫療器械的價格比國產高得多,有什么依據?有沒有一個系統合理的評估?如果經過系統合理的評估,國產醫療器械的質量、穩定性、運行指標等確實不如進口的,那可以降價。但在沒有客觀評估的基礎上盲目降價,這將對國產醫療器械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建議盡快建立一個由政府主導,由醫生、技術人員共同組成的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史大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
萬征:國產醫療器械先把基礎、常規做好
2015-02-04期07版
我認為,要讓大家認可國產醫療器械的質量,并非要占領絕對高端的一頭,而是把基礎、常規這頭先做好。基礎、常規的關鍵部件和器械,如果能過關、能鋪開使用,那么我們的產品不難走出國門。對心臟介入中的一些關鍵部件,比如我在讀研究生期間,給病人做導管監測時要用到的三通。當時一個三通賣3000元,還得上國外去買,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們依然要從德國購買,因為這個東西國內沒有。其實一個三通可以連接兩個球囊導管到尾巴的那個關口,這樣一個泵就可以打起兩個球囊,可以為病人省近千元。這個小東西并沒有多大的價值,但中國就是造不了。
建議推動建立基本常用醫療器械的定價體系。醫療器械行業里的條例和管理辦法、行業基本規則等,應該盡快出臺。醫院和醫生應對成熟的國內產品給予強力推介,尤其在支架介入之前,醫生的推介是很重要的。
(萬征,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內科教授)
傅向華:建議研發國產心梗器材包
2015-02-04期07版
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微創化治療,我國已經做到了86%,這是很大的進步。這里有國產醫療器械的重要貢獻,比如支架,我們現在的市場占有率很高,大大提高了治療的可及性和經濟性。
但是我們在急救心梗這個領域確實滯后,成功救治率很低。這種病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早期植入、介入器材和溶栓,但目前手段跟不上。比如在醫療器械方面,國外有急性心梗治療的器材包,我們能不能針對二甲醫院研發出一套低價、高效、安全的國產器材包,保證基本治療,幫助提高救治成功率。
(傅向華,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首席專家、主任醫師)
- 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期,2014年的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已經占到藥品市場的17%。不過,目前仍面臨著一些難題,比如科技創新水平不高;產業化水平較低;高端醫療器械基本上被國外壟斷;招標中,國產與進口同質不同價等等。國產醫療器械如何實現突圍?如何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引潮流之先?